完颜阿骨打是女真人的老祖宗。他那一辈的女真人抓住了天祚皇帝,把大辽王朝给灭了。
完颜宗翰是女真人的第二代领袖。他那一辈的女真人抓住了宋朝的徽钦两位皇帝,还把北宋王朝给灭了。
老实说,女真二代真的比女真一代还要棒。
他们全程参与了消灭大辽的战斗,而在消灭北宋时,他们则是主力军。
再说,北宋比大辽难灭多了。
尽管战争很快结束,但战场的范围很广,投入的兵力更多,挑战也更大。
打败大辽,抓住了天祚帝,攻占了辽国的五座京城,这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。从打仗的地方、战场条件,到用的战术方法,全都是女真人擅长和适应的。
但要消灭北宋,非得进行一场千里迢迢的大突袭不可。
穿越河北挺简单,但想穿越山西可就难了。华北平原看着平平坦坦,可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坚固城池。要是在汴京之战里吃了大亏,那很可能就在回家的路上没命了。再说,打仗主要就是攻城池、打硬仗,很少有机会两军面对面厮杀。
因此,第二代女真族人真的很厉害。
不过要是比成就,女真二代还是没有女真一代厉害。
女真族第一代彻彻底底地把大辽给灭了。那女真族第二代呢?只能说他们抢占了宋朝的一半地盘。
现在看来,才有了北宋和南宋的区别。但在那个时候,人们根本没有把宋朝分成两个的观念。就算赵构只在东南方一小块地方,但他还是大宋的皇帝,他统治的地方也还是大宋王朝。
因此,女真族的年轻一代还得加油干,不一定非得超越上一辈,但至少得跟上他们的脚步。
靖康之变发生后,金太宗和女真族的第二代首领觉得北宋已经被他们给灭掉了。他们心想:抓了你们的皇上,攻破了你们的首都,财宝也都归我们了,你们还能怎么样呢?
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大辽要是完了,大宋也差不多到头了。咱们给中原的老百姓找个皇帝,你们乖乖交税,我们稳稳收钱,这不是挺好的吗?
可是,谁能想到:宋朝四月份刚走,五月份就又回来了,连一个月的安宁都不给。这真是给点儿阳光就灿烂不起来。所以,第三次宋金战争得赶紧安排,六月份开始造船集兵,九月份就攻打河北,到了十月份就全面动手。
不过,这回女真人可算是踢到了铁板。
靖康之战那会儿,女真大军想怎么欺负汴京都行,要么是吓得汴京魂飞魄散,要么是直接打进去捣乱。可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,汴京没了皇帝,也不再是首都了,变得坚固难攻,让人不再害怕也不再畏惧被攻破了。
守卫汴京的宗泽让女真人头疼不已,害得大坏蛋粘罕只能到处抢掠来消消气。
这次打了败仗后,南宋有了喘口气的机会,金军也总算停了下来。宋和金之间的打仗,可以先放一放了。
然而,到了公元1128年,也就是南宋建炎二年的七月,那位在北方坚守如磐石的名将宗泽,竟然突然离世了。
只要宗泽在,汴京就稳如泰山。可要是宗泽不在了会咋样呢?
北宋朝廷里已经没人主张打仗了,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要打。这样一来,女真族的第二代人觉得他们有机会超越先辈了。为了大金朝的声誉,也为了自己的财富之路,我们得再打一仗。
结果,宋金之间的第四场仗是非打不可了。
怎么打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女真族的领导们在反思了上次的失败后,意见分成了两拨。
有一支是女真族的东路军队,他们觉得应该把所有力量都放在攻打江淮地区上,别再进攻陕西了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要抓住宋朝的皇帝,灭掉宋朝。要是抓不到赵构,那宋朝就不算真正被灭掉。
有一支女真西路军主张,得先拿下陕西,因为陕西跟西夏和西辽这两个对手都挨着。南宋不用太担心,关键是西边的这两个难缠的家伙。
表面上看,大家争论不休,好像都是为了国家和家庭的大计在出谋划策,但实际上,真正的分歧在于各部门都只顾着自己的“小九九”,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要是主要攻打陕西,那关中这块地就是西路军的了,东路军很难插手;要是主要攻打江淮,那山东就是东路军的地盘,西路军也难以分到一杯羹。关中和山东就像是各自的“小金库”。但资源毕竟有限,到底要占领哪里,这可得好好盘算。究竟是往东进军还是往西扩张,这不关乎战略对不对,而是直接关系到谁是女真未来真正的老大。
女真族的第二代成长得非常迅速,他们现在特别“懂分寸”,会看局势。
最终,还是得看金太宗怎么决定。
金太宗心里其实有自己的小九九,他并不乐意开战。就拿靖康之战来说,他一开始就不愿意打,更别提仗刚打完又要接着打。可金太宗也没辙,女真这匹马已经加了速,还卸了缰绳,根本停不下来。因此,不管他乐意不乐意,仗都得打,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决定怎么打和打哪里。
那就朝着江淮地区进攻。
江淮比陕西更难对付,但咱们可以逮住赵构。只有逮住赵构,宋朝才能被灭掉;宋朝灭了,中原才能变成咱们的地盘,就是说“得追着康王不放,直到宋朝灭了,再扶持个像张邦昌那样的傀儡”。至于陕西那边,现在还不知道有啥用,打它干啥,就是说“陕西那块地,也不是说不要就不要了”。
这些都是漂亮话,背后有两个真正的原因:
一是我不信任粘罕。这家伙已经成了山西的老大,要是再拿下陕西,他肯定想当陕西的老大,再往南稍微一伸手,他又想当河南的老大了。到那时,我这个黑龙江阿城的皇帝还怎么见人?
第二种办法是抓住赵构才能结束战争。怎么才能让女真这疯狂的战争机器停下来呢?办法就是捉住赵构,立个傀儡辅佐,把宋朝变成他们的地盘,这样女真大军才会停止进攻。宋朝都已经怕了、投降了、甚至快没了,你们也就没必要再继续打下去了。
所以,要是真要打的话,那就去打江淮地区,抓住赵构。
结果,女真军队又一次分三路向宋朝发起了进攻。
这次的重点很清楚,就是江淮那一带,说白了就是扬州这个地方。
由于赵构当时就在扬州。
西路上的完颜娄室,从山西那边过了黄河,去攻打陕西。他这一路主要是为了牵制敌人。可没想到,陕西的宋军太弱了,让完颜娄室打得像主攻一样威风。不过,他真正的目标不是占领整个陕西。所以,在攻下一些城池后,完颜娄室就没再继续猛攻了。
中间路的完颜宗翰,他是三路军队的总指挥,从山西太原出发,一路上打败了许多城池的守军,最后到了山东。东路的完颜宗辅,在河北打败了五马寨的义军后,带着女真东路军的主力,和完颜宗翰在山东汇合。济南的知府刘豫投了降,于是女真中路和东路的军队就迅速往江淮那边推进,他们的目标就是赵构在的扬州。
女真人一心一意想要抓住南宋的皇帝赵构。
公元1129年,也就是建炎三年的正月时候,金国的将领完颜银术可攻下了徐州。
得知扬州没有防备,完颜宗翰一边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宋将韩世忠,一边又派出精锐骑兵,换上便装偷偷去攻打扬州。
正月二十七那天,有五千名女真族的骑士从山东的东平动身了。
一月三十号那天,这些人来到了淮河旁边的临淮镇(就是现在的安徽泗县地方)。
到这个时候,宋军才意识到女真人已经逼近,他们连忙一边向扬州送信,一边阻拦金兵过河。
但这群女真族的骑兵当天就跨过了淮河,像离弦之箭般直奔扬州而去。
二月初三那天,金兵快打到扬州城下了,可他们没进城,而是追着南宋皇帝赵构逃跑的方向,当天晚上就赶到了瓜州。
等他们来到江边,赵构早就坐船进到江里了。
到这时候,抓赵构的打算泡汤了。
这队金兵差点就成功了。虽然没抓到赵构,但把他吓得魂飞魄散。从那以后,赵构不再纠结,直接放弃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,再也不敢回去。女真人呢,不管乐意不乐意,都得赶紧把统治的中心移到长城以南的中原。
赵构从扬州逃跑后,尽管宋金之间的第四次战争还在打,但实际上已经没啥意义了。
女真人没法达成他们原定的打仗目标,虽然仗能打赢,但赵构他们是抓不到的。南宋还是老样子,胆小得很,赵构从建康逃到临安,就为了能躲起来不被抓到。
南宋的军队一碰就撤,把不少地方拱手让给了女真人,这使得女真人四处奔波;女真军队虽然一路势如破竹,但占领的地方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。因此,尽管女真人依旧勇猛,却像是拳头打在了空处,没打着重点。
第三次宋金战争结束后,情况是这样的:女真族虽然打了胜仗,但没能抓到皇帝,所以抢再多土地也没用;南宋虽然打了败仗,但只要他们不在乎面子,丢多少土地都不是大事。
那么,为啥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呢?女真人到底哪儿做错了呢?
女真人一点差错都没出。
粘罕依旧聪明勇猛,金军的战斗力还是无人能敌。
跟宋军比起来,金军的战斗力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,强得没话说。不管是正面硬刚还是攻打城池,他们都无敌到不行。就拿陕西战场来说吧,原本只是想牵制一下,结果他们差点把整个关中平原都给端了。等宋军反应过来要在陕西布防时,完颜娄室已经打下了长安。
尤其是粘罕,这家伙带兵打仗的本领,简直能跟战神媲美。说到大战略,他就是会巧妙调配兵力,一边让西路军牵制敌人,一边让中东的主力部队猛攻,结果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去了山东和淮南战场。说到具体战术,他更是花样百出,一边正面跟韩世忠硬碰硬,一边又悄悄派奇兵偷袭扬州城,打算速战速决。那偷袭的奇兵,差点儿就让他达成目标了。
那为什么没抓住赵构呢?为啥没再把南宋给灭了呢?
从金朝的老家黑龙江阿城到他们在河北的大本营燕京,有2000多里路;再从燕京到赵构呆的扬州,也快2000里了。这两段路程加起来,超过了4000里。在那个时候,用冷兵器打仗,这差不多就是能管到的最远距离和能打到的最远距离了。
大金朝的都城黑龙江阿城,已经没法管住燕京和太原的军队了。燕京的军队虽然能横扫华北平原,但想把力量延伸到扬州就很难了,更别提扬州后面还有建康和临安这两座大城市挡着呢。
在第三次宋金交锋中,女真族的勇猛大不如前,硬撑了一年多,结果后勤跟不上,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。
第四次宋金大战,打得更猛烈、范围也更广了,后勤保障真是让人头疼。碰上南宋这种厚脸皮的朝廷,真是使不上劲儿。对宋朝的老百姓能造成不少伤害,但对南宋朝廷也就只能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。
因此,能抓到赵构是碰运气,抓不到赵构才是常理。
女真族肯定不会罢休。
这是个最锋利也最有韧劲儿的对手。
因此,宋金之间的第五次大战,也就是那场搜遍山头海边捉拿赵构的战役,眼看就要打响了。
那位带着五千骑兵偷偷攻打扬州的将领,名叫完颜宗弼,大家更常叫他金兀术。接下来的大战,金兀术将从跑龙套的角色变成主角,又要导演一场更大胆的长途奔袭战。
